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評價
網友滿意度:
Hello~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
國中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
只識字但不懂內容
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
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
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
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
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
從每個字句中了解
古代人他們的想法、當時情境心境
其實還蠻有趣的
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
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
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
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
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
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
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
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
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
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
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
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三國演義 下 |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1950年代的文青 文學與時代的意義
一窺作家寫作風潮的派系爭鳴
科技部為推廣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鼓勵學者專家與出版事業機構合作,以科技部補助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專題研究計畫重要研究成果為主要素材,創作並出版普及性叢書。為了引領讀者進入作家的心靈世界一探究竟,本叢書以深入淺出的評析來閱讀經典,將臺灣文學論述推介給大眾,並把當代文學的發展軸線及向度緩緩舒展於眼前,留下時代的見證。藉由本套叢書的出版,與社會大眾分享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成果。
1950年代的臺灣是個交錯複雜的年代,此時的政治、經濟正劇烈地轉換著,文學的面向因而充斥著對國家表達強烈意識的氛圍。臺灣歷經各種殖民經驗,戰後國民黨主導文藝政策,大量的反共文藝作品隨之而起,臺灣本土派系則無法給予認同,故產生紛雜的書寫系統與斷層,卻也豐富了臺灣文學的樣貌。應鳳凰的《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從官方、本土、大陸史家的角度,並透過各種因應而生的媒介以及各時期重要的作家,闡述1950年代起臺灣文學發軔萃鍊的過程,顯影台灣文學圖像。
作者介紹
應鳳凰
台北市人,師大英語系學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東亞系文學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資料主編,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gomaji折價券教授,現已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職退休。半生致力於台灣文學史料的整理,編有《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一九八○年文學書目》等工具書,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等專書。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目錄導覽說明
作者序 書卷多情似故人
第一章 1950年代文學環境與文學生態
1-1 為什麼「1950年代」?這十年文學發展有何特別?
1-2 「1950年代文學史」如何被書寫?
1-3 張道藩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
1-4 陳紀瀅與「中國文藝協會」
1-5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與「中國青年寫作協會」
1-6 文協與「文化清潔運動」
1-7 國防部與軍中文藝運動
第二章 1950年代文學傳媒─副刊、雜誌與出版社
2-1 文學媒體與文學傳播
2-2 林海音與《聯合報》副刊
2-3 黨營文學出版社
2-4 作家自營小型出版社
2-5 陳暉主持高雄「大業書店」
2-6 小說家辦雜誌:《寶島文藝》、《文壇》
2-7 新潮又浪漫的《野風》
2-8 美援與主流文壇:《文學雜誌》與《自由中國》文藝欄
2-9 官辦文藝雜誌:《文藝創作》、《軍中文摘》
2-10 省籍作家《文友通訊》
第三章 1950年代台灣詩壇
3-1 詩壇的形成
3-2 《新詩週刊》:戰後詩人首次集結
3-3 早期詩壇反共詩、抒情詩與格律詩
3-4 寫反共詩、領導現代派的紀弦
3-5 現代派詩人風景
3-6 覃子豪與「藍星詩社」
3-7 《創世紀》詩刊的創辦與成長
第四章 1950年代台灣小說
4-1 1950年代「小說界」與三類作家群
4-2 《海燕集》: 台灣第一部女性小說選
4-3 林海音《城南舊事》與女性意識小說
4-4 暢銷女作家的早期小說
4-5 1950年代女作家的反共小說
4-6 常見於各版文學史的反共小說
4-7 國民黨「文獎會」獎勵的反共小說
4-8 國民黨明令查禁的反共小說
4-9 《文友通訊》作家群及作品
第五章 1950年代台灣散文
5-1 1950年代散文現象與戰後文學傳統
5-2 《散文創作集》:中國青年寫作協會主編 (1958年)
5-3 女性抒情散文
5-4 方塊雜文
5-5 學者散文
最終章 1950年代台灣文學圖像
6-1 打開台灣「民國文壇」樣貌
6-2 「加圖」之文學史也只能薄薄一層
作者序
書卷多情似故人
應鳳凰
書房裡有一整面牆,全是1950年代文學出版品。各類文學選集、評論集、創作集:比如厚薄不一的現代詩、散文集,長篇小說等。其中又以女作家作品占最大面積:散文本來產量大,加上後來好多重印本、再版本,排列起來花花綠綠煞是好看。當年喜逛舊書店熱愛藏書,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這些見過面,或曾經送書給我的大姐、阿姨們,竟然變成我教學及研究對象。
每位研究者和他的研究對象,總有些奇妙的因緣。就像每對夫妻,冥冥中定是被一條看不見的命運紅線給圈住了,才能長長久久地生活一起。記得是1989年吧!這一年很好記,因為有個「天安門事件」。那一年像吃錯藥,忽然放下人人羨慕的職業和各種牽絆,在條件不足情況下赴美讀書,讀的還是最冷門的文學。說「條件不足」,除了經濟原因還有其他──大學沒念中文系,因而考不上台灣的「中文研究所」;其實那年在報社副刊工作,最想讀的是「現代文學」,鬼使神差闖進美國德州大學東亞所博士班,聽說那兒有位專精台灣文學的教授。
到了寫論文階段,一是美國中文資料難找,二是自己收藏最多的書正是1950年代文學。選擇握有資料、領域也熟的「五○年代文壇」作為博論題目,可說順理成章,雖然寫作過程加倍辛苦──本來英文已不夠好,何況向文化不同的外國讀者介紹台灣文學前,必須先解釋複雜的政治與歷史背景。結束這本博士論文已是留美第七年,思鄉情濃,想家心切,列印論文準備繳交之際,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書頁之間不只是文字,還夾著深夜孤燈下難以抑止的滴滴淚水。
此後漫漫研究路途還有幾次「意料之外」。2000年畢業回台,趕上解嚴後本土意識高漲浪潮,「台灣文學」作為學科,在各界積極爭取下,終於進入大學殿堂。各大學「台灣文學系」紛紛成立的當口,很幸運地,回台不久即在人浮於事的國立學府獲得教職。朋友酸我:「啊,妳還真押寶押對了。」也有同行直接取笑:「台灣文學需要跑到美國去念嗎?」說來相當諷刺,卻是事實──國民黨在台執政超過五十年,的的確確沒有培育「台灣文學」師資,事實上也不覺有何必要。在回應民眾要求「設系」時,官方答覆是:「這樣的系怎麼成立?課程是什麼?師資在哪裡?」官方態度很明白:「台灣哪裡有文學,你們別鬧了。」試想,既從未有過這一類系所,哪來師資?
可見台灣文學作為一門學科,實在太年輕了:從無到有,不過短短十多年而已。比起其他學門如中國文學、歷史,可說才在起步階段。在「萬事起頭難」的台灣文學界,記得剛入行時,自己專攻的「五○年代文學」在本土浪潮底下一點也不討喜:那是懷鄉與戰鬥文學興盛期,又是大陸文人當道的「民國文壇」,可以想見這類課程難有吸引力。然而一路走來,從發表論文、申請研究計畫,指導研究生......,一直到與「研究對象」越來越熟悉,課程也愈受歡迎,轉眼已是退休時刻。科技部這項將冷硬學術成果,向社會大眾推廣傳播的出版計畫,意義非凡。於學府上課,聽眾不過少數學生,能跨越學院圍牆,將知識成果流通於大眾,更不枉教師們耗費大半生投入研究。感謝科技部提供此一優良計畫,也謝謝遠景出版社以及辛苦的編輯。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44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應鳳凰
追蹤
- 出版社:遠景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7/3/31
- ISBN:9789573910152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畫說1950年代台灣文學
留言列表